文章来源:储能网| 时间:2022-03-28|点击量:1613
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据悉,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形式,主要包含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以及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而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方式。
《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回溯“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
但是,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国家能源局指出,“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kW(30GW)以上,为储能行业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定下基调。
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部署。其中,六项重点任务分别聚焦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等领域。
根据《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全过程安全技术和智慧调控技术是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
其中,在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方面,包括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百兆瓦级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百兆瓦级液流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高性能铅炭电池技术,兆瓦级超级电容器,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
《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在“十四五”时期还将通过试点示范应用带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按照《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还将稳步推进,促进多元化技术示范应用,包括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用、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示范、锂离子电池高安全规模化发展、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产业化应用、飞轮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火电抽汽蓄能、核电抽汽蓄能示范应用、可再生能源制储氢(氨)、氢电耦合等氢储能示范应用和复合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
除了技术试点示范外,《实施方案》公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区域示范。其中,青海省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及山东、河北、山西、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开展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这些都是重点关注的地区。
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通过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新型储能产业。培育和延伸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培育和打造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发展新型储能不仅催生了能源工业新业态、也是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文指出,该《实施方案》预示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奋进与崛起。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目前新型电力系统正在经历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的变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将持续优化建设布局,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融合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尤其是要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要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消纳,促进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和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